一、潜意识里,若即若离的道
在汉语中“道”这个字,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道和它所组成的高频词,人们每天都在讲都在用,比如:知道,道路,道理,天道酬勤等等,不胜枚举。
“道”和它所组成的词语,除了人人作为日常交流使用外,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涵义?相信很多人还是隐隐约约会有感觉,总会觉得字面背后,还有不为人所知的更深层的含义。
(资料图片)
这种感觉是对的,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本能。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深深植入我们骨髓的文化基因。
对于通读过先秦诸子原典的人来说,一定会更加的确信,“道”这个字一定是内涵深刻、不同凡响。因为很多先秦原典,都是一开篇就大谈特谈“道”。这个直觉非常的正确,这是我们文化本能的苏醒。
二、正确认识“道”
道是我们华夏文化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也可以称之为华夏文明的灵魂。
这里举几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道德经》
一而不得不易谓之道。《庄子》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黄帝阴符经》
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离娄篇》
道,在天为日,在人为心。《管子》......
道这个字,人人日用而不尽知。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只有一个方向的路,叫做道。出现分叉路,叫作歧。丁字路口叫作巨旁,有四条十字路口,则叫衢。
有五个方向的岔路口,叫作康。六个方向的岔路口,叫作庄。
七个方向的岔路口,叫作剧骖,八个方向的岔路口,叫作崇期。有九个方向的路口,叫做达。
《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chuo)从首。从辵首。乍行乍止也。首者,行所达也。
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申为道理。亦为引导。
道的本意,就是指道路。老子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用形而下的路,引申为形而上的道理。
有两个原因:一,道只有一个方向,没有分叉。宽广而辽阔。二,道字,有一个走走停停,又不停的四下张望的,行路人在赶路的意象。
引申为形而上的,最终极最根本的道理,指的是尚未分叉过的道,也就是一。
对于一个赶路人来说,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从华夏文化的源流脉络,要理解道,还得先从《易经》说起。
“易”,日月为易,日月阴阳相推,产生变化而为易。
《易经》就是我们的祖先制定的宇宙天体运行模型,是古人通过天文观测,制定出来的上古时期的历法。
《易经》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其他的各家思想,都是源于易经。另外,《易经》还是群经之首。
《易经》的思想认为,万物都是由阴阳所生。也就是阴阳相合而生万物。
而阴阳从何而来?《易经》认为阴阳因天地而生。
再往前追溯,天地又是如何而来?这个问题就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
《道德经》认为,是“无”生了天地。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一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来。这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因为能够应物无穷,可以无为而成,故其书里的思想太微妙,以至于难懂。
下面我们将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更具象化的说法,来帮助大家理解道的内涵。
1、道是宇宙的第一因,是万物的创造者。
对于宇宙万物是由谁生出来的,联系生活中的常识,小朋友都能答得上来,当然是万物的妈妈生出来的。
那么,由妈妈的妈妈,一直往前推,推到第一个妈妈,是由谁生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答得上来的。
我们来看看《道德经》是怎么说的: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德经认为,宇宙开始之前,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有一个母亲,就是这个母亲生育出来了宇宙。她的名字叫做道。
当然,如今以西方赛先生为主导的现代宇宙观认为,宇宙就是由奇点爆炸而来,至于奇点从何而来,奇点的妈妈是谁,一概不知。
所以,我们要原谅他们的不讲理,他们都习惯不讲理几千年了。
人们随随便便都能活个几百岁。
道,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全数,给人设定的出厂寿命是一百二十岁,可是有多少人能尽享天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