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 正文
当前消息!北极光创投林路:该谈谈应用了丨WAVES新浪潮大会
来源:36氪新媒体  时间:2023-06-17 06:00:42
字号:
共识是一致的,而机会在于“小”。

6月8日-9日,36氪WAVES新浪潮2023大会在北京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WAVES”作为36氪全新推出的峰会IP,灵感来自于世界电影史上知名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我们想借此表达:年轻一代人不满足于现状、勇敢开拓和创造的精神。所以本次WAVES大会的slogan是:浪潮偏爱年轻人。

我们认为,“年轻”不止是一个年龄上的概念,而更是一种对活力、想象力的描述。某种程度上,36氪就是一个伴随着年轻一代创业者、或者说“创新精神”一起成长起来的公司。这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在多数媒体还在追逐大公司的时代,我们就将目光着眼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或“小人物”身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WAVES新浪潮2023大会集聚创投、科技、人文、音乐多元场景,致力于打造出一场聚焦青年创始人和投资人的商业新势力派对。6月9日上午,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林路以“该谈谈应用了”为题,围绕“大模型应用落地过程中的创业机会”做了独立演讲,从投资人的视角分享他的见闻感触和投资判断。

以下是演讲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林路:刚才大家都探讨未来,我接下来探讨点现实的问题。

大模型现在大家讨论的比较多。回顾过去,我们经历过几个信息时代:一个是80年代前后的个人PC时代,一个是90年代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然后到2010年前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其实,对于每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大家都会有意识,但是很多时候大家都会低估其巨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2010年我在百度做移动客户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基本每周、每个月都需要鼓励团队,我跟他们说:移动搜索一定会超过PC搜索,手机百度一定会是百度最大的客户端。在那个PC为王的时代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在今天,这些都变成了事实。

我觉得这波大模型,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不同是巨头们形成了共识——每家都在做大模型。所以今天大家都在说“不融一两个亿美金,都不好意思说做大模型”。

我认为,如果今天你再想去做大模型,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有没有钱?有没有技术?最重要的有没有数据和场景?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我觉得你应该换一个思考方向——是不是做点别的。

其实大家对科技有一个最大的误解,认为科技是线性增长的。而实际上,科技增长往往是在技术刚出来时快速向上长,然后进入发展平台期,等下一波技术出来再快速增长。比如像手机、PC,都经历过相似的周期。

即便是AI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模式。2013年,AlexNet横空出世,打败了很多图形识别软件,最终落在人脸识别和一些CV里,然后慢慢到了瓶颈。到2017年,谷歌发表《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再到GPT,再到今天我们看到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我们已经隐约看到大语言模型在慢慢进入平台期。今年前几个月快速发展,后面速度会逐渐慢下来。

大语言模型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它有一定的平台期。再过一段时间,即便是先出发者,慢慢也会被后面的人赶上去,最后会变成一个特别卷的行业。

在CV领域也经历过相似的情况,大家最后都去做项目,而不是拼技术。我们可能很快会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大语言模型会非常多,各家都有;二是过去几个月开源大语言模型进展非常快,甚至超出预期,但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没有应用。

操作系统不是入口,应用才是

大家可能认为ChatGPT是一个应用,但它本质上只是搜索里面的一个知识问答服务,我们还不能说ChatGPT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入口。

为什么应用很重要?windows上最大的入口是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手机上微信和抖音占据的用户时长非常长。因为应用离用户更近,所以它的商业变现和分发能力都要好很多,也因此应用往往比它所在的操作系统更重要。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大语言模型应用的终局是什么样。2012年,今日头条不会说自己是基于个性化推荐的新闻客户端,抖音也不会说自己是基于个性化推荐的短视频。可能我们知道某种终点,它也许像科幻片里面的助理,也许是《银翼杀手2049》里面Joi那样巨大的投影,它们能够帮助你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应用没有那么简单

我过去投过一些教育公司,最近创业者找我聊得最多的是做AI教育。大家觉得今天把ChatGPT修改一下,再加个语音识别的功能,就能够做AI教育。但实际上教育本身非常复杂,如果只是做一个简单对话,你可能只是做了教育里面最简单的一块——练习的部分。教育本身的难题是解决学习动机问题,一个人只要想去学,他不缺工具,也不缺学习资料。但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它有“违背人性”的一面,坚持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很多做得好的教育产品,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学习动机的问题。

另外,教研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非常科学和专业的事情。如果我们自己花时间去看英语教材,很多单词会从简单的形态变成复杂的形态,句子也会从简单的句子变成复杂的句子,它还要保证一定的频次来不停地重复。如果将教研以百分比来算,大概20%是AI技术,80%是教育本身。

应用的核心要素与机会

某种程度上,因为应用非常难也非常复杂,所以它会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我们其实很难描绘好的应用的具体形态,但可以归纳一些要素:一、用户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会有一个wow的时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转化率;二、体验能够持续。很多科技产品一开始会让你体验非常好,但是用了几天以后就被放在一边了。这两个问题要解决好会非常难。当然体验上有一些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人力来做补充,这可能也是创业公司的一个机会。

具体来讲,创业公司的机会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小到巨头看不上,因为扩展很容易。自然语言交互带来了一个比图形化UI更容易扩展的机会。比如有一个APP叫“闺蜜”,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跟它沟通聊天,如果这个APP有一天推荐你去哪拍婚纱照,去哪买漂亮衣服,你会非常自然的就接受了,因为它预先和用户建立了信任。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从特别小的场景开始做,建立跟用户之间的信任,这是这一波应用的特点。

第二,跨平台的机会,巨头无法跟随。以往很多服务已经被数字化了,大家都可以去调用巨头的服务,但是如果你是跨平台的服务,巨头是很难复制的。

第三,非常重要的是变现。回望历史,在当时门户网站已经有巨头存在的情况下,广告搜索的变现效率比广告的变现效率高很多,这意味着只要你能够赚到足够的钱,你可以投入到渠道里面去获得更多的用户。从头条到抖音,很大的一块业务是信息流广告,这块比搜索的广告变现效率更好。

对创业公司来说,把商业模式放在最前面——自己先把钱赚起来,比不断向VC融资更有效率。这是我们目前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

共识是一致的,机会在于“小”

机会、方向在哪?我们今天看到大语言模型里机会最多的是各种Co-Pilot,包括最近出的Windows Copilot,巨头们都会非常重视。我认为在所谓的旧场景里,或者叫数字世界里,几乎都是巨头的机会。而巨头相对比较难渗透的是物理世界的Co-Pilot,它也许是你的灵魂伴侣,比如刚才提到的app“闺蜜”,你会有很多东西需要跟它沟通,需要它提供一些服务,它可能成为你的助理或者导师。当然它最后的形态,一定不是以一个特定的形象呈现,而是从某一个很小的点来做,然后慢慢去拓展业务范围。

今天ChatGPT带来的这一波机会,巨头和很多创业者的认知、共识是一样的,差别在于我们要看看哪边会是更小的出发点切入,更能够建立与用户的信任。应用可能比大模型本身还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