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 正文
【行业观察】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变迁
来源:《金卡生活》杂志  时间:2023-08-30 11:43:20
字号:

作者|李万超 凌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于春奇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韩震澳供职于中国银联辽宁分公司

责任编辑|杨琪

编者按


(资料图片)

支付是货币的基本功能,跨境支付体系是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跨境支付体系的发展历史看,经历了贵金属及纸质汇票、代理行模式、现代跨境支付体系等阶段,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现代跨境支付体系中,美元CHIPS、欧元Target2、英镑CHAPS、日元FXYCS等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其在效率、成本、便利和安全上的独到之处。

1

19世纪前:

实物结算阶段

对跨境支付的需求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自然产生且不断增加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跨境投资、跨境人员流动逐渐频繁,人们需要能够超越国家疆域、得到广泛认可的价值交换手段。

贵金属成为最初的跨境支付工具。跨境支付关键是如何构建交易者之间的互信基础,实现价值交换。贵金属及其铸币凭借三个重要性质,成为跨境支付的最初工具。一是价值较高。金银的贵重性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基本得到公认,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邦铸造的Florin金币等。二是价值稳定。金银作为贵金属,产量稀缺、密度较高、难以变质、久藏不坏,始终保持较高价值。三是价值容易识别。交易者普遍对金银等贵金属有较为成熟高效的鉴别手段,有效保证了跨境支付的可靠性。

纸质汇票支撑非现金跨境支付,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贵金属虽然价值稳定,但考虑到远距离携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对非现金跨境支付的需求开始增长。在亚洲,诞生了“哈瓦拉”系统,该系统由相互认识并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士组成资金传送网络。在欧洲,纸质汇票制度逐渐发展和规范。早期的纸质汇票由第三方商人提供信用中介,进行支付安排。17世纪,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逐渐兴起并接管了纸质汇票体系,其信用中介作用天然就是跨境支付的理想参与者,荷兰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依托港口的繁荣贸易成为这个时期的领跑者。荷兰在15世纪至17世纪的两百年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保持欧洲第一,至1700年时,荷兰的人均GDP是英国的170%,法国的210%。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也是当时地理位置最优越的港口之一。荷兰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创新提出了“银行货币”,以客户存入贵金属的百分百比例提供“存款凭证”,促进跨境支付业务蓬勃发展并带动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

2

19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

电报技术支撑的代理行模式

电报技术支持代理行模式成为主流。19世纪,电报技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得银行网络系统具备了远距离、非接触、高速度传输信息和资金流的底层物理基础,彻底颠覆了传统跨境支付的业务逻辑,在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上有了跨越式提升。在此基础上,代理行模式成为跨境支付的主流模式,其基本业务框架延续至今,成为现代跨境支付体系的核心支撑。代理行模式以银行为枢纽,银行通过分布在各地的代理机构形成跨境资金转移的网络系统,处理资金流。

英国成为代理行模式的初代核心国家。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综合实力强大的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彼时,综合实力急速上升的英国在军事上数次击败荷兰、法国等主要竞争对手,控制着世界超过20%的土地面积和25%的人口,创造了世界20%的收入,掌握超过世界40%的出口贸易,因而成为代理行模式的核心国家。代理行模式的关键在于网络节点数量要多,分布要广,货币认可度要高,而英国的分支金融机构遍布全球,满足所有条件。伦敦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融资中心,票据贴现规模全球最大,英镑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水涨船高。

美元价值和Fedwire系统双支撑,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代理行模式核心国家。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快速崛起。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即“双挂钩”),为美元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改良并推出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电子通信、实时全额结算系统: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wire),为美元在跨境支付中的大规模、高效率结算提供有力保障。美元的国际结算份额快速提升,美国各大金融机构也在跨境支付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美国成为代理行模式的核心国家。

3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

现代跨境支付体系形成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传统电报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现代跨境支付体系形成和发展。现代跨境支付体系的主要模式是信息流、现金流分开,主要由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处理跨境支付的信息流,传递金融交易信息标准化报文,表达支付指令;由各国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处理跨境支付的现金流,根据信息报文,完成支付指令,实现资金清算。主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包括美元的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以下简称为“CHIPS”),欧元的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第二代(以下简称为“Target2”),英镑的自动支付清算系统(以下简称为“CHAPS”),日元的外汇日元清算系统(以下简称为“FXYCS”)等。

美元:CHIPS兼顾效率、成本、便捷和安全。CHIPS的发展经验分为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两个方面。业务发展方面,一是美联储发挥主导作用。CHIPS虽然是一个私营系统,但其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接受美联储和其他联邦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审查。二是将传统的实时全额清算系统(RTGS)和延迟净额清算系统(DNS)结合起来,连续、实时、多边匹配轧差结算,在基本维持效率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节约流动性和资金成本。三是具备较为全面的法律环境,《联邦储备法》《电子资金转账法》《CHIPS运行管理规则和程序》等法律规章从主管、业务和细则等层面作了完善的规定。四是采取更加自主灵活的管理模式。为其成员提供实时的在线监督、查询和管理工具,允许参与者灵活掌控资金。

风险防范方面,一是严格要求准入机构的质量,对直接参与行提出较高要求,美联储等监管机构定期检查。二是加强头寸管理。参与行首先要满足起始资金头寸要求,日间可以透支拆借提升资金灵活性,但日终结账头寸为负的时候要在30分钟内补齐差额。三是实行债务分摊制,如有成员行出现清算问题且无法解决,由其他成员行共同承担损失完成当天清算。四是做好系统灾备建设。将4台大型计算机组成两套系统,两套系统异地布置互为备份,每套系统的两台机器互为备份,以双发电机系统保证供电连续性。

欧元:Target2统一标准、同一平台。1995年,欧洲中央银行开始建设Target1(即Target2的前身),并在1999年1月1日与欧元同步启动。Target1由16个欧洲国家的支付系统、欧洲中央银行的支付系统和连接系统构成,为欧盟国家提供实时全额清算服务。Target1的优点是架构简单、构建难度低,但短板也很明显,即系统整体的运营情况取决于各个国家本身的大额清算系统运营情况,受制于“木桶原理”。

2007年,Target2上线,使用统一的技术平台,提供统一的欧元清算服务,解决了Target1的短板。作为官方运营系统,Target2在《跨境支付监管条例》《跨境银行转账指令》以及《TARGET协议》等构建的制度框架下运行,其重要决策均由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作出,并明确该系统需要在各自国家法律框架的限制下,使中央银行的法律文件达到最高程度的协调。Target2使用实时全额清算模式(RTGS),支持双边/多边结算、批量/实时处理等多种模式,效率较高,系统稳定,信用风险几乎完全得到控制,但参与行资金成本较高。

英镑:CHAPS灵活高效。CHAPS既是英镑的大额支付清算系统,也是其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其显著特点是灵活高效。从清算模式上看,CHAPS提供四种清算模式分情况使用。包括跨境支付在内的大额清算主要使用实时全额清算模式,风险可控;零售小额支付使用标准净额清算模式,效率高、资金成本低、流动性好;银证联结使用银货对付,防范违约风险,保证本金安全;非银行支付机构使用预付款净额清算,借助中央银行信用,享受净额清算的低成本和便利性。从用户操作上看,CHAPS允许所有会员实时查询了解其结余及付款信息,并自主管理和调度特定需求下的清算顺序,防止流动性囤积;在某一成员流动性临时不足的情况下,未清算交易进入队列管理,当队列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进行循环处理,以总额抵消的方式,更灵活地调节和节约流动性。

日元:FXYCS有效节约流动性。FXYCS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传统实时全额清算系统的基础上,提高了清算效率,有效帮助银行节约流动性、提高资金利用率。其实现机理是:FXYCS参与行除了在日本银行开设的主账户外,需要再开设一个排队和抵消账户,即Q/O清算账户。“排队”允许在参与者发送支付指令但资金不足时,支付指令暂停并进入队列;“抵消”允许反向的新支付指令为队列中的暂停支付指令提供流动性来源,由双向匹配补偿算法确保效率。在安全性上,尽管Fxycs与其境内跨行日元支付业务共用同一个大额支付系统(BOJ-NET),但跨境日元支付指令进入大额支付系统前,经由FXYCS对跨境日元支付指令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和信息归集管理,区分于日本境内跨行日元支付业务,有效进行了风险隔离。

4

未来:

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

最先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工具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但虚拟货币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得到主要国家的普遍认可。将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具备多方面优势、大有可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热情很高。美国、欧洲、英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支付领域方面开展了前瞻性研究与探索。美国于2022年底启动了包含多家美国金融巨头的数字美元试点项目。欧洲中央银行于2021年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并开展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组织了多项有关数字欧元的实验。英国财政部和英国央行于2023年2月发布声明称,英国需要英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英镑。日本央行2023年2月发布消息称,今年4月起将启动银行和结算企业等参加的新一轮数字日元实证试验。我国自2014年以来,对数字人民币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试验,2021年7月,《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究进展白皮书》指出:“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

在跨境支付中应用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可以在一国范围内广泛流通,得到各国青睐。根据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2023年6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金球有130个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8%)正在进行本国数字货币的探索,其中近一半处于高级开发、试点或启动阶段。由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等新技术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能够提升安全性,降低复杂性,强化网络韧性,提高交易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技术层面说,可以将跨境支付速度降至1天以内,平均服务费用每笔可低至交易金额的1%以下,与现行跨境支付体系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各国已经开展了初步成型的实践探索。由国际清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和阿联酋中央银行联合开展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2022年10月该项目发布报告显示,项目已经成功完成了基于4种央行数字货币的首次真实交易试点,在6周时间内,来自四个不同司法辖区的20家银行通过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跨境汇款和外币兑换业务共计164笔,总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其他国家在跨境支付中应用央行数字货币也开展了很多试验,取得一定效果。

5

启示与建议

跨境支付体系的发展和变迁,特别是现代跨境支付体系几个主要系统的建设情况和特点,为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要注意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兼容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在不断拓展业务前沿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充分掌握相关国际合作监管规则规制,制定清晰、兼容、适用、有针对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规章制度,以此指导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合规开展,充分保护我国跨境业务主体的合法权益。

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机制,优化交易匹配、堆栈管理等算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减少流动性占用。二是提升系统运营稳健性,探索并行系统无缝、快速切换机制,拓展运营时间覆盖区间。三是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查询接口和更加灵活智能的队列控制功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方便自主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四是从机构质量、头寸管理、流动性预警、紧急事件处置、灾备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安全性。五是提升接入机构数量和覆盖范围,在确保系统安全的基础上,探索提供低成本接入渠道,提供互联网次级接入渠道,降低现有小业务量参与机构的接入成本。

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要注重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加强对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重点难点攻关。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关注货币替代、获取途径、数据管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关注名单确定、退出机制、介入标准、系统运营、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尽快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创新研发和国际合作,构建区块链、分布式、点对点的支付生态圈,提高交互性,丰富业务场景,完善相关功能,不断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

央行要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发挥核心作用。一是央行要持续为包括跨境支付体系在内的整个支付体系提供信用和流动性支撑,加强业务监管,为开展支付业务奠定基础。二是要强化风险隔离机制,既要做好跨境支付和国内支付清算结算的风险隔离,更要做好支付系统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隔离。三是注意把握市场化原则,明确跨境支付体系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根本属性,将其功能广泛提供给金融市场各类型主体,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鼓励平等参与、良性竞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