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太乡未哪基村小组位于广南县东北部,全村60户275人均为彝族,属彝族僰人支系,20世纪40年代从丘北县搬迁至此繁衍生息。从集镇出发,一路上行,绕过几个大弯,远远就能看一排排红墙碧瓦的小别墅依山坐落,走近就能听到阵阵彝族歌声,闻到缕缕茶香,让人沉醉在这云雾缭绕的彝家村。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红墙碧瓦依山落,人勤茶绿梨花香”的美丽村落多年前还被贴上贫穷、落后的标签。随着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落地,改变了群众的思想,僰人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资料图片)
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带来了新房子,更带来了“新思想”,不仅“脱”掉了生活上的贫穷,更攻破了精神上的“贫瘠”,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激情不减。
“说起未哪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茶叶和手工制香,他们村户均有20多亩茶叶,按今年的市场价格,每亩能收入约2000元。同时,每户都会制香的手艺,我们周边村寨逢年过节烧的香都是未哪基的群众做的,每户年收入5000多元。”者太村党总支书记李莉芝高兴地说,2021年未哪基村在复垦的70亩老屋基上种植了1500余棵长冲梨,以村小组集体经济的方式进行管理,如今,所有长冲梨长势良好,并开始挂果,预计今年10月就能实现收益。
“小时候不知道贫穷是什么,只知道没有饭吃,现在长大了,只想通过我们这一代的双手,勤劳致富,让下一代的孩子不再经历贫穷。”未哪基村小组组长顾开强说道,只有保持自力更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是他们致富的“秘诀”。
民族团结之花绚丽常开
2019年,年过六旬的顾文昌家中40多岁的儿子突患重病住进了医院,本因安享晚年的他,却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然而,当村里人知道顾文昌无法管理家中10多亩茶叶后,自发组织帮助他管理采摘,并将销售所得的钱交到了顾文昌手中,帮助他家渡过难关。这就是未哪基村僰人“开门是一寨,关门是一家”的淳朴民风。
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子虽已蝶变,然而,不变的是这群僰人的民族团结情。在2023年未哪基“六月六”节日活动现场,搭建在活动广场的小舞台上,彝家《弦子舞》、苗家《荞麦花开》、壮家《采茶舞》、瑶家《感恩党》等各民族的节目舞蹈,轮番上演,表达了各族儿女对党深深的热爱之情、感恩之情。
如今,先后被评为县级、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未哪基村,党旗烈烈飘扬山谷,僰人在这繁衍生息,民族团结之花从这里生长,未哪基村已然成为者太乡一张独具特色的亮丽名片,这里的僰人大踏步向省级、国家级民族团结示范村迈进。
法治文明浸润心田
2022年,未哪基村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通过制度上墙及系列法治宣讲、法治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村民法治意识。2023年,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以来,未哪基党员干部主动申请,带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主动参与方式,组建了一支普法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并依托网格管理,让80余场大大小小的法治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实现全村60户法治宣讲“不留白”,从普及法律知识到弘扬法治精神,普法之花满山绽放,普法之果硕果累累,法治精神已在每一个彝家村民心中悄然扎根,成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正能量。
彝族文化历久弥新
岁月不言,唯石能语。走进未哪基村,鸟鸣啁啾,花香四溢,特色彝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这里的服饰文化代代相传,闲时走进村庄,村民们若是不出门干活,老老少少便聚集在一起制作服饰,女性服饰以红、蓝为主色调,镶嵌有各式亮丽的配饰,男性服饰多以浅黄色为主色调,服饰上的花纹均为人工刺绣。农闲时,村民们都是集中在活动室门口跳弦子,男的手抱弦子弹奏,女的手拉手成圈打跳。在这无数个一针一线的来回间和打跳的步子中,正展示着辛勤的僰人美好的生活。
青山、绿水见证着这个彝族村寨的发展变迁,如今的未哪基借着交通条件、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等优势,不断开辟着彝族人家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凭借着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精神创造着僰人之家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