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孙雅兰
(相关资料图)
主角为何是高适,而不是李白?
动画长片《长安三万里》上映两周后,持续不断的热度不仅点燃了暑期档,还顺势带动了西安旅游业陡然升温。唐代诗人们恐怕不会想到,那些曾经在课堂上因背诵他们诗篇而苦恼的人,如今会走进影院,欣赏他们的诗句。
《长安三万里》的叙事并不复杂,以李白和高适两位诗人长达半生的交情为线索,串联起唐朝璀璨的文化气象以及由盛转衰的历史命运。特别之处在于,影片选择通过声名不算显赫的高适的眼睛来观察这一切,主创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是他们经过一系列推导后定下的策略。李白是唐朝诗人中的明珠,但作为主角直接呈现会令观众难以代入,其豪放不羁的性情和明艳夺目的才华离俗世太远,透过更贴近普通人视角的高适去观察他,更能展开叙述起伏。历史上的高适与李白私交甚笃,且性情沉稳内敛,在唐朝诗人中实现了最高的政治抱负,与李白形成鲜明对比。
这看起来更像双主角的故事,导演邹靖却否认,“第一主角还是高适,只不过李白的光芒太亮了”。高适的成长变化占据了最完整的叙事,他在投身报国的路上遇到的人不只李白,还有哥舒翰、杜甫、裴十二等,在无数次的相遇和离别中,他逐渐蜕变成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影片想从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中寻找的,与现代观众的共鸣点。历史上的高适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家族,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才大器晚成,确实是一个普通人勤勉奋斗的样本。资料记载,高适的父亲很早去世,他作为少孤长大,“年过四十尚躬耕”,直至五十才科考成功,之后从最小的县尉开始做起,最终达成“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的成就。
“谪仙人“李白在影片中同样被拉入凡尘。他直奔长安想叩天子之门,却因商人家庭的出身被达官显贵拒之门外,科举与行卷(找人举荐)两条路都走不通。无奈之下,他蛰居在扬州,终日以饮酒作诗取乐。父亲去世后他被家族兄弟排挤,最终靠入赘豪门寻求依托。进入朝廷后却始终不受重用,并且在最关键的政治斗争中站错队,落得被发配夜郎的下场。片中诗仙的落魄令不少抱有浪漫想象的观众一时难以接受。
“大家都很熟悉这些人的诗词,但不一定了解他们的人生。”导演谢君伟认为,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就是这部影片想要传递的氛围,寄托着创作者重新阐释历史人物的愿望——从最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下手,却不深入历史事件,而是将在时代中辗转飘零的人物命运作为核心。确定的历史已无多少探索空间,重要的是人物身处历史事件中的命运和心境。
相比高适清晰的成长线,片中李白的复杂性耐人寻味。他向往自由,一生足迹遍布天下。但另一方面,他又积极寻求入世,多次希望进入朝廷建功立业,却“人至暮年,急中出错”。这种两面性是导演谢君伟被李白吸引的原因,也是影片创作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出世、入世的不同想法贯穿他的一生,正是这种互相矛盾的追求,才让他的人生充满力量。”在谢君伟看来,李白的避世并不消极,而是深受纵横家赵蕤的影响,更多是为了追求功成身退的自由,所以细究起来并不矛盾,反而是李白纯真坦荡的表现。
以吟诵古诗来塑造人物,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其中涉及到的古诗多达48首,不一定是为承担叙事的功能,有时仅为抒情或咏怀而存在。李白初次登场,高声呐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胸中志向一览无余。初遇青年才俊崔颢的《黄鹤楼》,读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的满腔自信第一次被挫败。声名远播时锋芒毕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了晚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对从小学习古诗的中国观众来说,这些密集出现的诗篇促成了对人物的理解,能迅速推动观影时情感的投入。不少人都表达了近似的感受——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诗句,都在此刻突然击中了自己。
占比不少的诗篇铺陈,加上横跨几十年的故事线,以及出场众多的人物——在李白和高适两位主角之外,一连串青史留名的人物也相继登场,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郭子仪、哥舒翰……厚重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最终将影片时长拓展至168分钟,创下影史最长动画电影的纪录。对两位导演来说,要从繁杂的元素中确立简洁的叙事并非易事。他们的做法是着重呈现李白和高适在逐梦长安过程中的起落沉浮,他们从青年到老年的变与不变,一个繁盛的时代也在此过程中逐渐落幕。然而速写式的人生悲歌在这168分钟里却略显仓促,人物的内心世界依然如同隔着一层迷雾,这成为令不少观众感到遗憾的地方。
故事结尾,当高适说出“诗在,长安就在”,影片的立意才随之清晰。“长安,是理想和精神的代名词。”谢君伟解释道。无论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人,还是身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都需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如何在困境中坚定自己的选择。
实地采风,帮影片实现了哪些细节?
在此之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很少有讲述真实历史人物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我们当时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但也有犹豫和忐忑,它并不是一个很商业的电影”,制片人宋依依回忆道。但好在市场有了变化,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期待已经很多元了,认知不再只是停留在单一的题材上。
对创作者来说,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把握真实和虚构的边界。一方面,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那是纪录片的做法,也难以满足戏剧叙事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尊重历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创作。这对一群并非历史学者的创作者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属性,决定了这是一场需要各环节工作人员密切协作、共同钻研的学习。团队组织了定期的读书分享会,每读完一批开出的书单,大家就聚在一起分享心得体会,有时还以PPT的形式展现读书笔记。书单里有诗集、人物传记,还有唐代民俗和美学读物。确立故事重点后,再将核心信息快速同步给下面十几个部门,确保内部三百多人都能及时消化。
导演曾透露,这部电影最难的不是技术,难在如何还原大唐盛景,如何展现诗词意境。影片场景横跨大江南北,有气势恢宏的长安,风光绮丽的扬州以及寒风凛冽的塞北,这样的体量形成了制作上的挑战。实地采风为影片贴近历史提供了帮助。走访陕西历史博物馆后,他们在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上有了现实依据。唐俑和唐画中,人物上半身长且壮实,显得威武雄壮,李白和高适等人物的比例便都照此塑造。博物馆里以沙盘演示的长安城街坊布局,成为片中明德门和朱雀大街的设计参考。西安碑林博物馆里,昭陵六骏碑刻中的马极其肥硕,这样的特征也被放入影片。此外,他们还根据松潘的地形地貌设计出片中的云山城和泸水关。
实地采风更重要的目的,是还原诗人当年的处境和心境。谢君伟至今记得他站上潼关城墙时的心情,那是唐朝名将哥舒翰抵御叛军的关防要道,资料记载着他对此地的重视,安禄山从河北范阳起兵,潼关一破,长安就难保,哥舒翰因此不敢轻易出兵。后人在诗中描述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当谢君伟望着潼关的天险地势,就深切体会到哥舒翰当年的忧虑,影片中,这一情节也得以展现。而跟随诗人的足迹游历四方,更是能直接感受到唐诗中的气象从何而来,“他们在千年之前看到的大好河山,都融入了诗中,那些诗才能这么有力量。”谢君伟说。
然而对于历史中存在争议或空白的地方,就需要发挥创作团队的想象和加工了,以满足剧情走势的需要。为了突显高适的成长变化,剧情为青年时期的高适增设了一些特点,比如读书有困难,说话会口吃,这让他在后期克服自身缺陷后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而为了表现青年李白的潇洒,造型上特意没有给他设计唐人都会戴的幞头,虽然在制作上,要呈现动感飘逸的头发会增加很多难度。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裴十二是虚构的人物,虽然其父裴旻确有其人,与李白、张旭并称“唐代三绝”。裴十二继承了家父的剑法,却碍于女儿身无法施展抱负,令青年高适明白了个人在时代中的局限,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角色。而最后李白在流放途中被赦免,这是否有来自高适的帮助?历史上并无定论,但剧情仍然将这个功劳归于了高适,这是主创对两人情谊的一个美好期许,“我们愿意相信高适会救李白。”
影片在还原历史和艺术创作中的小心平衡,随着影片热度的上升也开始引发争议,一些观众本着严谨考据的态度一一挑出剧情与史实不符的细节。比如李白、高适、杜甫三人的交情始于中年而非青年时期,导演解释说,片中情节属于合理猜测——杜甫写过的一首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描述了三人同游的情形;三人年轻时写的诗中也出现过相仿年纪时去过同一地域,由此推测他们可能年少时就已经相识,因此中年时才能结下共被同眠的情谊。青年杜甫的形象同样因此而来。片中杜甫一反中年后忧国忧民的模样,以一个活泼的顽童身份出场,这是根据杜甫早年诗篇想象的结果。杜甫出身优越,在他没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之前,也曾有轻松快乐的生活,“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引发争议是团队从一开始就料到的结果,宋依依说:“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李白,出现不同的声音太正常了,能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是好事,我们只是在观众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片中最难表现的段落是哪一个?
《长安三万里》是追光的第八部长片。从2016年开始,追光一直维持着一年一部长片的稳定产出,然而票房与口碑均不理想。第一部长片《小门神》仅收获7861万票房,直到2019年《白蛇:缘起》为追光打下第一场翻身仗,最终票房为4.68亿。
《长安三万里》耗时三年,但在某种程度上,追光近十年努力在打磨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最大发挥。《长安三万里》是目前追光体量最大的一部长片,拥有最多的人物状态、最多的二级角色和最多的场景。在前序作品的经验之上,团队学会了提前梳理内容制作的需求,以便将一些难点工作前置处理,同时有效划分资源。演员配音是最早前置的环节之一,在故事板(即可视化剧本)阶段便开始启动,以便为动画设计提供参考,然后在画面全部完成之后再重新做一次配音。
片中最难的一个段落是对《将进酒》的表现,它在很早便被定为全片的高潮段落,如何将这篇最能表现李白复杂心境的诗用视听语言重新演绎,是两位导演绞尽脑汁的地方,短短几分钟的制作前后横跨了两年时间。最终,这篇传世名作被以超现实的方式展现出来,一只仙鹤从水中飞出,载着众人飞越瀑布,冲向无尽的天际与银河,来到天宫后与神仙交杯换盏,极尽浪漫想象。
工业体系的优化,还不是《长安三万里》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早期的追光动画,效仿好莱坞做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商业电影,开发出《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作品,却始终未能将观众吸引进影院,票房从7000多万一路跌至3000多万、2000多万,故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跳跃,目标受众的年龄层定位不清。早在2016年上映的《小门神》影评中,就有网友指出故事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成人向,一条是儿童向,搭配在一起显得割裂。《新神榜:哪吒重生》则将一个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搬到了一个蒸汽朋克风格的架空世界。
意识到方向问题后,追光的项目题材开始朝“年轻向”转移,既要立足中国的传统故事,又要与年轻观众产生情感连接,为中国观众讲中国故事。影片路演期间,谢君伟就曾遇到一位大学毕业生,说自己找工作找了很久都不顺利,但看完片子后受到了激励,这让谢君伟觉得影片的目的实现了,“让唐朝诗人的选择,给当代年轻人提供参考。”
影片的主创团队大都跟随追光多年,谢君伟在追光成立之初就加入了这家公司,从一名动画师成长为动画组长、动画总监,最后担任导演。邹靖则是在看过《白蛇:缘起》的预告后决定加入追光,他曾经参与过动画片《魁拔》系列和《大鱼海棠》的创作,那时他便对中国故事情有独钟,决心从游戏行业回到动画行业。
邹靖说,片中李白和高适的结局是他心目中的中国哲学的投射。李白在流放途中被赦免,身穿一袭素色长袍,轻快地划着一叶小船,吟诵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明他内心已经返璞归真。而高适在成功设计攻克吐蕃大军后,转身将功劳留给前来接任的严武,显示出一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淡然姿态。
同时在视觉风格上,影片也试图贴近中国传统美学。片中穿插了2D画面和水墨图,比如云山城的战争场面,以及高适回乡耕读的十年变迁,便是为了弱化更符合西方绘画原则的透视感,突显中国绘画的平面感。将小物件和小人物放入大空间中,则是为了突显历史的厚重感,强调构图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追求一种静谧的氛围。
在邹靖看来,这部影片的美学观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克制,尤其是与新神榜系列的两部作品相比,不再大鸣大放、展现奇观,而是有意识地往回收。在《将进酒》的高潮段落来临之前,影片的叙事一直不疾不徐,李白和高适迟迟未能入主长安,即便是吐蕃大军压境这条明线也是在慢慢释放紧张感,这让习惯了快节奏故事片的观众有些不太适应,“我们希望观众能缓慢地进入一种感受里”,在这样一部历史长卷里,创作者依然希望保留一些自己的想法,而非完全考虑市场。
排版:孙孙Boy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招聘【新媒体运营】啦!
岗位要求:2—3年或以上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小红书内容运营经验,有强烈的想搞点事的愿望,执行能力强。
(其他岗位详情请戳链接)我们等你来!
大家都在看
标签: